2007年百姓身边的健康事

发布时间:2024-02-10 作者: 硅胶按键

  编前语:年关之际,各大媒体都在忙着盘点“十大新闻”,健康领域的媒体也是马不停蹄,盘点卫生、盘点健康、盘点医药、盘点2007《科学与健康》周刊认真地梳理了这一年中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和健康有关的事儿。与众多的“十大”比起来,这些事情可能非常细小,也不轰动,但是它带着老百姓的心情,带着老百姓对健康生活的期待。希望这些小事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和思考。

  车流量大行驶慢,车位紧张路边停。进出路面都太窄,一车停下全被堵。百米车龙排成队,入院不如改步行。

  这是京城某家媒体针对医院门通拥堵现象在报道中所作的一首打油诗。在北京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门前的姚家园路,一度出现一条百余米的车龙,仅有的两条车道都被开往医院的小车挤满,医院的大门像一个突然紧缩的瓶颈,锁住姚家园路东来西去的车。每当医院门前拥堵时,协管员都得担当起临时交警的角色,疏导车辆。附近居民戏称这种场景为“妇产医院的肠梗塞”。

  诸如此类的情形,记者在西苑医院采访时也曾遇到,进出车辆毫无秩序,更毫无谦让可谈,进与出两道车流混成一团,扭结在一起,动弹不得。

  医院门口的交通拥堵,慢慢的变成了众多患者反映就医不便的主要内容。居民们所形容的这种“肠梗塞”不仅堵住了患者的就医路,也影响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医疗服务水平和北京市的经济发展。

  “要票吗?”或许这个熟悉的声音你会经常在火车站或者地铁口听到。“要号吗?”也许你只能在医院听到了。

  医院实行挂号实名制已经多年,为何看病、挂号还是老大难?记者走访北京妇产医院朝阳妇幼保健院后发现,医托、号贩子、职业挂号手的猖獗活动早已形成自己的势力集团,并垄断着专家号的市场。

  农民工成了雇用的廉价劳动力,一般票贩都有着一个收入不高的农民工团队,这些农民工在票贩的组织下晚上11点到医院来排队,第二天上午8点拿到专家号,交到票贩那里,可以从票贩那里得到20~25元不等的辛苦费。

  家政公司、月嫂公司的小老板摇身变票贩,他们也就是带领农民工的头儿。这些小老板白天管理一些家政服务性工作,晚上便带领着一个20多人的团队来医院挂号。记者问及一个小老板一个专家号的价钱,他说,“50元,加上挂号费15元(医院挂号费14元),总共65元,如果不愿意排队,现在交钱,要哪个专家号,明天早上挂号时间过来取号,只要把姓名和个人隐私信息留下就可。”

  由于他们早已操作娴熟,所以挂号进展很快。上午7点30分挂号开始,不到半个小时,廉价劳动力基本都拿到了号,他们先把号给“领头”,然后领取工资,“领头”再打电话给事先约好的买主,进行交易。

  记者目睹,像朝阳妇幼保健医院这个挂号组织大概有120来人,5个“领头”,平均每个“领头”带领20多个廉价雇员,每人每天拿20~25元的工资,除去挂号费14元,“领头”从每个雇用人员身上至少要赚30元,除去倒卖其他高价票不算,一天下来最少要赚600元,“领头”一个月20000元的收入应该不是难事,可谓收入不菲!

  “看病请您办理就诊卡,谢谢合作!”这是2007年记者在海淀医院采访时见到的该院门诊楼前打出的条幅。当时据记者了解,前去就医者在挂号后要交押金2元来办理一张类似于公交卡大小的“就诊卡”,就诊卡中存有就诊者的个人隐私信息。在记者向医务人员了解后得知,海淀医院自2007年7月开始推行就诊卡制度。

  而向北京更多家医院了解后,记者看出,就诊卡的推行的确是提高了就诊的效率,但是,由于目前的就诊卡在各医院之间不能通用,就医者每到一家医院就要办理一张就诊卡,既浪费又不利于保存。

  并且,各医院对就诊卡的费用收取标准不一,包括西苑医院在内的大多数医院并不收取就诊卡的费用,而海淀医院收取2元的费用,并且并不能向就诊者提供费用的发票或者收据。

  本是为了方便老百姓的就诊卡,却徒增了些许烦恼。对此,已有北京市民建议可否在各医院实行就诊卡的一卡通用。对此,北京市卫生局回复说,由于北京市各大医院管理归属不同部门、卡系统建设经费不足等原因,大面积推广用卡的工作尚未完全展开。2007年6月以后,北京市建立了以市信息办牵头,卫生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等配合的管理机制,正在制定一个以“北京市民卡”为依托的多应用系统建设方案,预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开始发卡。届时可替代目前各医院分别发行的就诊卡,实现全市一卡通用。

  “脱了,趴下!”这是戏谑的小品中,医生对病人命令般的语言。搞笑的情节曾经让众人乐翻了天,然而,在现实中,这样的情节却依然真实地上演着。

  打扫病房的清洁人员挥舞的拖把在地上上下翻飞,病人家属左闪右躲;在得到厕所里有人的提醒下,女清洁人员依然径直推开厕所门,全然不顾病人的尴尬,若无其事地继续着清扫工作;“衣服脱了,背过来趴在椅子上,像骑马的姿势就对了。”检查前,医生言简意赅地告诉患者

  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医院是一个寄托了患者太多健康期望的地方,而让病人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有尊严的人,而不是一架等待修理的机器,是不是和精湛的医术同样重要呢?

  尊严,是对个人的社会价值和道德价值的认识和自我肯定,承认人的生命价值是最基本的尊严。让病人在离开手术室时换上干净的衣服而不是沾着血污的脏衣服;在冬天给患者做B超时,先用温水把导电糊加热;在病人反映卫生间太滑时,立刻铺上防滑垫;举起听诊器时先将听诊器放在手心里暖一下再听“当你维护了患者的尊严,才会有人维护你的职业尊严。”一位医生在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这样说过。

  在门诊楼的卫生间里放一瓶洗手液比安装和调试一台几十排的螺旋CT还难吗?

  但这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成为医院卫生间不卫生的一个理由。在北京为数不少的医院门诊口卫生间,患者想在便后或就医后把手洗干净这一点点要求,都成为了一种“奢望”。

  京城曾有一家媒体调查了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医院、武警总医院等20家三级甲等医院。在门诊区的卫生间里,除了北京医院、北京口腔医院的卫生间配置了洗手液,其余医院的卫生间的卫生状况都不理想。湿漉漉的地板;“冒顶”的废纸筐;必须踮起脚尖小心翼翼才能通过的存有积水的地面;毫无原貌的蹲便池,一脚踩下冲水器,哗哗的水声过后,便池底部黑色的沉积物仍然“顽强”地附着在上面;甚至,很多就医者闻味寻厕

  医院的工作人员说,洗手液会很快用完,而且很多病人将洗手液弄到水池上,加大了清洁难度。

  北京市卫生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卫生管理部门平时对各医院做的常规检查主要关注“医疗质量”,不会涉及到“医院的卫生间”。

  某疾控中心有关的人表示,医院作为检查、控制和治疗疾病的机构,其卫生状况应该比其他单位更好。

  卫生间不卫生,不仅会影响医院的整体形象,更重要的是会传播各种疾病。医院卫生间是残留痰、呕吐物、粪便、尿液、淤血和其他废弃物的地方,出入医院卫生间的人大部分都是病人,如不注意消毒杀菌,有很大的可能性通过水龙头、门把手、门帘传播疾病。作为医疗单位,更不能让卫生间成为细菌传播的又一集中地。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曾表示,虽然没有对医院卫生间的卫生状况硬性规定,但作为卫生单位,医院就需要注意卫生间的卫生。“如果他们做不到,那么就有必要去提醒他们。”

  药价关乎民生,平价药店以低价的尖刀刺破坚冰,一出世便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产生过巨大的轰动效应。毫无疑问,平价药店的出现的确顺应了消费者降低药价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社会、厂家、业态竞争几方面的需求。

  然而,当“平价”仅仅沦落为一种经营手段时,平价药店的发展之惑也随之而来了。在微利经营、同行反对、厂家制约等坏因影响下,部分平价药店已被迫关门,或被收购,70%的平价药店处于亏损状态。

  由于部分药品销售价格大大低于市场平均价格,以“零差率”销售为招牌的北京保兴平价大药房遭遇了制药商中美史克的断货。与此同时,广东老百姓、金康等平价大药店的货源也一度出现紧张局面。

  平价药店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成本问题,要想生存发展,成本控制才是核心竞争力所在。平价药房的优势应该体现在供应链上,通过减少中间流通环节、进货渠道等方式。并加强科学的物流配送,尽量在其他内部环节减少经营成本,而不该一味搞价格战。

  填一份健康情况调查表,赠送一个保健的小玩意儿。白天,上班族们自然很少出现在社区中,而老年人,是一天之中在社区活动时间最长的一个群体。注意到这一点,一些聪明的医疗器械厂家开始迅速抢滩登陆,抢占社区这块阵地。

  记者发现,医疗器械厂家设计的调查表非常有明确的目的性,对于老年人有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健康问题详细设问。而事实上,大多数老年人对商家的这些举动也并不反感,往往认真填写。随后,商家会热情地送上一份和产品相关的健康小礼品,比如一个小小的握力器。在老人们看来,其实正是一个比较实用的小东西。

  也许,商家们在社区中所进行的“产品秀”远没有展览馆中形式多样的展台气氛来得热烈、场面来得火爆。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考虑,也许那些送到老人们手中的健康调查卡片,更能让他们放下手中的菜篮,认认真真地想想自己的健康情况,那些制作生动的健康知识宣传板,更能让他们停下步子,仔细地看上几分钟,那个小小的握力器,还能在老人们的手中被挤压几下。这些,对于老人们来说,是不是一份比较实惠的健康呢?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