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上午,“钢城区庆祝建党百年成就巡礼”第二届全国网络媒体钢城行暨知名博主钢城采访活动走进艾山街道山东鲁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探访企业通过科研创新,攻克还原粉、水雾化合金钢粉中一批“卡脖子”技术,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登顶”国际国内市场。
走进山东鲁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现代化的标准厂房宽敞明亮,生产车间内一台台智能化设备串联成线,机器的轰鸣声与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相互映衬,奏响了冬日里火热的生产乐章。在100MPa水气雾化生产线上,谐振中频无芯熔化炉、雾化塔、还原退火炉等现代化设备正在加足马力生产水雾化钢铁粉末,以“专精特新”为特点的新产业在这座钢铁之城正快速崛起。
相关负责的人介绍,目前公司具备年产20万吨钢铁粉末生产能力,基本的产品为还原系列、水雾化系列钢铁粉末及高性能合金特种粉末材料,是目前亚洲顶级规模、唯一拥有还原制粉、雾化制粉和合金特种粉末三条生产线的钢铁粉末生产基地,具有自营进出口权。2021年,公司荣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称号。
近年来,鲁银新材料不断瞄准科研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分别设立了山东省粉末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粉末冶金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粉末冶金材料工程实验室、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四个省级研发平台。公司现拥有国家专利技术47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39项,发明专利8项,具有钢铁粉末生产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以山东鲁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为主起草制定了四项国家标准,由公司牵头成立的“钢铁粉末冶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铁粉生产、应用、装备制造企业21家,形成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团体组织,引导着国内粉末冶金行业的技术进步。
伴随公司在科研创新的不断发力,练就独门绝技,其生产的一系列高端化新材料产品,为粉末冶金及高端制造业水平提升提供了重要材料支持。用来制造高铁受电弓导电块产品,解决了高铁在运作时的状态下受电弓的导电和磨损问题;球形金属粉末激光熔覆工艺修复可用于车载导弹发射导轨,极大提升了导弹发度和导轨常规使用的寿命。大范围的应用于汽车、手机、电脑3C产品、精密机械零件、航空航天、能源、医疗器械、磁性材料等十多个前沿科技领域。
据了解,随着今年汽车市场形势向好,钢铁粉末市场需求旺盛。山东鲁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瞄准方向,全力提产提效,1—7月,生产钢铁粉末108927.36吨,同比增长55%,预计2021年全年产销量突破18万吨,较2020年提升28%,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较去年提升37%,实现量变到质变的突破。
目前,钢城区正围绕重点产业,持续实施“智汇钢城”人才集聚计划,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积聚新动能,围绕精品钢产业,先后成立了山钢研究院、精品钢产业研究院、生态环保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山钢股份、莱钢集团分别建立国家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包含3名博士后在内的24名博士从事精品钢研究工作。金鼎电子、金雷海上风电装备智能制造、山东高速莱钢绿建装配式建筑产业园,汇锋高端汽车部件产业园等优势产业“多点开花”,新型产业如“雨后春笋”般生根发芽。济南钢城区正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强省会、东强等战略机遇,崇尚实干,狠抓落实,各项事业呈现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曾经的重工业之城也正在朝着智造之城、生态之城、幸福之城嬗变。
(记者刘志强、常钦、郁静娴)粮食丰收,颗粒归仓。今年,在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情况下,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功不可没。减“单”增“双”,湖南省湘乡市棋梓镇普安村农民田学文说:“单季稻改成双季稻,早稻集中育秧每亩补贴100元,流转的2000多亩田多种了一季,增收20万元左右。
近日,AI与数字化的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青年学者、中山大学教授黄凯团队研究开发出一款高度仿生的老鼠机器人NeRmo,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机器人》。这款机器人的核心创新在于其柔性脊柱的水平摆动设计,大幅度的提高了机器人的运动灵活性和效率。
据新华社电国家统计局12月11日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据介绍,2023年,全国夏粮产量为2923亿斤,比上年减少25亿斤,下降0.8%;早稻产量为566.7亿斤,比上年增加4.3亿斤,增长0.8%。
“海上风电是清洁能源建设的兵家必争之地,更是风能产业的科技制高点。”他建议,加强海上风电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制关键共性技术标准,通过标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快速发展的5G、人工智能等技术,是充满了许多活力的创新引擎,亦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的重要抓手。这些数字都表明,中国将持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科学技术创新带来的福祉。
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储存环最后一台磁铁12月11日安装就位,标志着HEPS储存环主体设施安装闭环。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12月11日,工作人员安装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加速器储存环线
针对当前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形势,国家卫健委10日就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近日,我国航天两大集团公司党组机关报《中国航天报》推出“为建设航天强国不懈奋斗”系列评论,在其中一篇评论中提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对标SpaceX,集团公司在发展理念上、科研生产模式上、关键核心技术上、质量效率效益上存在很明显差距和不足,整体上大而不强、大而不优”。
12月9日,记者从东北农业大学获悉,该校野大麦种子人工扩繁基地喜获丰收。这标志着“野大麦种子扩繁与退化盐碱草地生态修复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达到预期目标。
记者12月8日获悉,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为磊教授联合国内外研究人员,在海洋生物碳泵研究领域取得最新进展。研究人员介绍,此前,对海洋生物碳泵的直接观测主要利用沉积物采集器,数据极为稀少。
美国两个科研团队在7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分别刊文称,他们首次让单个的分子处于量子纠缠状态。科学家已实现多个光量子比特超纠缠态的实验制备,让单个分子处于量子纠缠状态,有望为量子信息技术探讨研究带来新启发。
“我将以当选院士为新起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倍加珍惜院士荣誉称号。过去三年,李殿中组织包括中国科学院7家研究机构在内的40余家行业单位和优势力量,成功突破高端轴承“卡脖子”技术难题。
只需牵住“狗绳”,报一声想去的区域,智能电子导盲犬“小西”便会缓缓启动,为视障人士带路;打开一些地图类App,选择无障碍模式,界面就会显示出沿途无障碍公共卫生间的位置和通过无障碍电梯上天桥的提示……一大批“黑科技”命中残障人士的生活痛点,帮他们开启无障碍生活。
实现“双碳”目标,不仅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良好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迫切地需要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从清华大学获悉,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简称“锦屏大设施”)土建公用工程已完工,具备实验条件。首批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个实验项目组进驻开展科学实验。这标志着世界最深、最大的极深地下实验室正式投入科学运行。
量子计算领域的一项纪录再次被打破:美国波士顿量子计算初创公司QuEra建造的新型量子计算机拥有迄今数量最多的逻辑量子比特——达到48个,是此前逻辑量子比特数量的10倍多。
6日,全球首座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在位于辽宁盘锦的辽河油田竣工投产。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电热熔盐新型储能注汽技术实现“从0到1”的突破。
研究者、监管者、医生、患者,还有医学期刊,都将重视这些试验以及这些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示范工程”)6日完成168小时持续运行考核,成功投入商业运行,
日前,相关领域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加快建立新能源产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这一主题,积极建言献策,助力新能源产业资源回收利用可持续发展。新能源产业链涵盖原料生产、装备制造、电站开发运营、回收利用等各环节,“由谁来承担回收责任”,是大家普遍关心关注的线